皮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代进奏院官吏主要职权,是承收文书发行 [复制链接]

1#

导语

进奏院系统自北宋建立以来,掌握着朝政信息的传递和流通,进奏院官吏因其重要作用受到了当朝帝王以及官僚士大夫的重视,被委任以多种职权。与此同时,朝廷对进奏院官吏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修整、完善。

进奏院官吏的职能除了传递文书还涉及邮传、临时差遣等其他任务;其受到的限制主要包括文书发行和信息保密两方面。两宋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规定。

宋代进奏院官吏剧照

进奏院官吏最主要的职权是进奏院设立的目的所在,以及宋代文书传递渠道是什么

进奏院官吏最主要的职权是承收文书、发行进奏院报状。除此之外,还兼管邮传、印刷、修书、朝贡、赐药、临时差遣等多种职能。

承收文书、传递信息是进奏院设立的目的之所在,也是进奏院官吏最主要的职能。在文书传递方面,进奏院有自上而下发布朝廷诏敕等文书的职责以及自下而上传递诸司百监官僚以及民间利病文书的职责,是官方信息传递渠道。

宋代进奏院官吏画像

宋代文书传递渠道为阁门-通进银台司-进奏院,其中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为专门的冤狱受理机关。进奏院作为朝廷钦定传递信息的平台,上达通进银台司、下连州县,是宋代官方文书收发、中转的总机关。

具体来说,进奏院掌管文书收发,其所发文书来自门下省、中书发敕司、枢密院、御史台、尚书省、大理寺、起居院、通进银台司、承旨院等,其所收文书来自诸州、府、军、监、场务、县以及各路安抚并转运诸司以及朝廷百僚。

宋代大理寺

宋代的文书根据内容轻重缓急分两类,包装方式也各不相同,官员的章奏分两种

祖宗旧制,进奏院除承六部取会承发事务供报外,余并不许侵紊。检准《大观进奏院令》,除刑部许传唤进奏官承发非次赦降及上半年颁降条册,即时遣赴,并学士院、客省、四方馆许勾唤进奏官整会文字暂赴外,即无六部许勾唤进奏官供报及直送所司断遣条法。

只有刑部颁发赦降敕令时有权传唤进奏官供报,学士院等皇帝御用班子有权传唤进奏官整会文字。其他机构无权传唤进奏官,若要传递本部门文书,需送至进奏院统一发行。

三省六部制

宋代的文书根据内容轻重缓急可分为常程文书和急递文书两类,分别采取通封和实封的包装方式。官员的章奏分为札子和奏状,中央品级较高的官员和沿边守将用札子,其他官员用奏状或表状。神宗熙宁三年,进奏院逐日赴银台司投下诸路州军等处奏状,不下四五百道,进奏院官吏承受文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臣僚的奏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

宋代官文书的传递有两种主要渠道,一是经进奏院、通进司传递,二是直接由御前入内内侍省通传

宋代官文书的传递有两种主要渠道,一是经进奏院、通进司传递,二是直接由御前入内内侍省通传。进奏院并非唯一的文书传送渠道,但其却是主要途径。

事关皇室动态的重大事件,重要的人事任免,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行政命令,朝廷颁布的律法条贯,案件审理相关文书,臣僚上奏的表状札子,关涉军机灾异的实封急速文书等都通过进奏院官吏发抄和转递。

宋代文书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进奏院具有发行进奏院报状或称邸报、朝报的职能,进奏官每五日于阁门抄录朝政信息,编订报状,经定本后发行。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吏将皇帝诏令和中央机构文书进行整理汇编,是自上而下文书发行的一种形式。进奏院状的内容涉及皇帝的诏敕、起居、皇室动态、臣僚章奏、人事任免诏令、时政、军事战报等多方面的内容。

朝廷下达政令,需三省枢密院录黄、封驳、台谏检验过后,进奏院才可以抄录,印刷成邸报,传之四方。实际负责邸报定本的为中书省中书检正、枢密院检详官。宋代邸报的发行范围极为广泛,下达州县,家喻户晓。

宋代进奏院官吏剧照

邸报作为官方控制舆论和发布政令的媒介,是两宋各级官员和地方政府机构获悉时政、了解外部世界最为便捷有效的渠道。邸报纪事详实,日期准确,后来成为修史者参考的史料,宋敏求就有收集邸报的习惯,他认为邸报可以作为修史的凭证,修史者病于太质,删去诏文,遂无考据,臣家有其日报状,可以照验。

进奏院通过递铺传送文书,有三种方式,进奏院官吏对所接收文书的处理方式也多样

不同的文书有不同的发递程限要求,宋代非常注重进奏院文书的传递时间和效率,监官经常责令地方进奏院对所收录文字依类入递,不得随意擅发。进奏院通过递铺传送文书,分为步递、马递和急脚递三种方式。

宋代京报图片

步递传送常程文书,由铺兵步行传递,日行二百里;马递传送紧急和机要文书,日行三百里;急脚递传送军事机要文书,有骑马和铺兵急步传送两种形式,日行四百到五百里。进奏院承收不同种类的文书采取不同的发递方式,有不同的时限要求,实封文书和紧急事项文书要入急脚递或马递高效传送,普通臣僚章奏入步递传送即可。

进奏院官吏对所接收文书的处理方式多样。凡是臣僚所上的奏状、札子,都要送达门下省,由通进司上传。事体需要保密的实封文书,要求封装严实,封皮上不写内容。

事体不需保密的通封文书,要求在封皮上书写奏状的内容提要。关于刑狱的文书要用绿匣收进并及时备案。地方财政账目的文书要用皮筒封裹,装入黑匣收进。旅客便钱要用牢固的皮角封装。

宋代马递传递文书画像

进奏院有监督和纠错职责,进奏官负责检查、核实,进奏院要进行备份、存档,制作发书历

进奏院对文武百官的奏章格式具有监督和纠错职责,进奏官负责检查、核实诸路收进文字及臣僚章奏的格令体式是否有误。进奏官是第一道把关人,官员奏章若不合规定,格式出现错误,进奏官负责检查并在封皮上标示出错误打回原籍。

进奏院对于其所发的诏令、书简或臣僚私书等文书,事无巨细都要进行备份、存档,以备查阅,同时要制作发书历及时反馈勾销。

宋代进奏院官吏及文武百官画像

神宗元丰元年朝臣何琬弹劾吕嘉问犯有不法之事,何琬的章奏刚到,吕嘉问就上书自辩,其速度之快让何琬怀疑其奏章在传递过程中遭到泄露。此事引起神宗重视,并于当年下令进奏院应官司不著事目发过文字,并供检纳中书。

进奏院依令取索自九月以后下江宁府文字,令具名件。官员的丁忧、缺勤到岗情况,地方也需及时向进奏院告报接收。

宋神宗画像

结语

总体说来,进奏院是朝野文字信息的集散地,充当着实职的传事机构,通过进奏院传递的文书内容和类型非常全面。

为保证文书真实有效,进奏院作为文书传递过程中的一道关卡,对文书的格令体式要求非常严格。除了收发文书,进奏院官吏还有其他相关职能。

进奏院文书汇编

参考内容来源:《宋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